Facebook 的商業模式是否已經完蛋?

03-25

炒股,看雪球就夠瞭

每晚雪球菌給您離真相更近的剖析

投資裡有很多四字真言,朗朗上口,令人陶醉。比如談到宗派山門,會有 " 價值投資 ";談到內功心法,就有 " 安全邊際 ";談到招式拳掌,會有 " 估值模型 ";談到看破紅塵,就有 " 指數基金 "。我也有自己的四字真言,如果我傢客廳要掛一幅書法,我一定會請個師傅臨摹王鐸的大楷寫下四個字:長期持股。並在旁邊配上英文翻譯,也是一個四字真言:Don ’ t let it go

長期持股的最大威力是抹平短期波動所帶來的不確定。引用 Edward Thorp 最近在訪談裡的打的一個比方,長期持股、尤其是長期持有指數基金,就是好比—— Mr.Market 每天都來跟你進行一次 50/50 概率的對賭,對你產生大約日均 1% 的資產波動。但他也同時告訴你,隻要你一直賭下去,他每天都會給你 5 個基點(萬分之五)的日活獎勵。5 個基點乘以 250 個交易日,大約就等於股市的長期年回報率。隻要你長期持股,這 5 個基點會抹平一切波動給你帶來的傷痛。

而在沒有優勢信息的情況下進行擇時交易,也是一場 50/50 的對賭,唯一區別是 Mr. Market 不但每天不會給你 5 個基點,還要抽掉你 50 個基點作為你的稅費成本。隻要你一直玩下去,如地心引力一般的概率引力一定會讓你輸掉褲子。所以從期望值一點上看,長期持股是一個 no brainer 啊,但為什麼那麼多人走不到呢?因為市場有情緒,投資者有心理負擔。比如 Facebook 惹瞭數據門瞭、Uber 惹瞭人工智能殺人案瞭,這些事件所引起的情緒波動,足以讓最堅定的長期持股者落荒而逃。

為瞭讓我們在危機面前心如止水,我們需要一個科學的方式來評估危機。而評估危機之時,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評估公司的商業模式有沒有因此垮掉。商業模式不垮,對於一個投資者而言,就是市場給你送禮。

比如 Facebook 的這件事。雖然那哥們自稱是吹哨人(whistleblower),但是他的 " 哨聲 " 並沒有傳遞任何新鮮事——關於社交媒體及其處理用戶個人信息的態度,在這之前都是陽謀,沒有我們不知道的陰影。這個世上有一個收集、販賣、分析個人信息的市場,就像我樓下有個菜場一樣——雖然我從來也不去(鄙人羞愧難當),但是我知道它就在那裡。

問題是 Facebook 是否故意/放任用戶信息以非法方式流入這個市場。第三方機構 Cambridge Analitica 使的壞,是利誘 27 萬 Facebook 用戶自願做一個測試,並通過這二十多萬個突破口,網狀輻射瞭 5000 萬用戶。而這巨量數據就進一步被 Cambridge Analitica 利用——老話說:數據是新時代的石油。得到如此一大筆資源,你自然要拿去出賣靈魂。

於是米國的民眾們就怒瞭:Facebook 居然對個人信息完全失控?——不善良、不負責、不道德、不合法。

環肥燕瘦、橘子洲頭,在太平洋這一頭看戲的我們心平氣和,第一對於我們中的大多數而言這個叫做 Facebook 的網站是個 404,是不存在的幻象;第二我們早已習慣隱私信息被人出賣,早已麻木。Facebook 這樁事對於我們的真實意義,無非是我們某些人持有股票,該不該賣,或者該不該抄。

政治、法律、道德、情緒,流言蜚語、沸反盈天,如果這些錯綜復雜的、無可量化的因素都不需要去考慮,對於我們而言事情就簡單多瞭——投資者隻關心一個問題:Facebook 的商業模式是否已經完蛋?

在評估商業模式是否完蛋這方面,中國股民的老朋友巴菲特,是我們的精神導師。而 Facebook 這破事也讓我直接想到瞭美國運通(American Express)的色拉油醜聞(salad oil scandal)。該事件發生在 1963 年,當時運通旗下有四塊主要業務——銀行、旅行支票、信用卡和倉儲(wharehousing),其中倉儲業務是以貸款公司庫存作為抵押進行放貸。

而當時也是有一個居心叵測的第三方—— 一個叫 De Angelis 的大宗商品經紀人,以在水裡倒油的 low 逼方式,制造瞭一個虛假的 18 億磅豆油的庫存(事實上僅有 1.1 億磅)。這哥們騙過瞭運通的稽查員,騙到瞭運通的貸款,將這筆巨資在期貨市場上做多豆油,企圖 corner the market;最後他被人揭發,破產入獄,運通損失慘重、信用掃地,股價三個月即慘遭腰斬。

按說信用是銀行業的光環,正如用戶是社交平臺的爹娘;信用掃地正如用戶杯葛,將直接摧毀公司骨盆以上的核心肌群——運通不應該是腰斬,而應該是完蛋。這兩個故事情節比較雷同一致——一個疏忽大意的巨頭,被一小撮處心積慮的壞人利用,以致客戶/用戶利益造成瞭無法挽回的損失。

但彼時巴菲特認為運通的商業模式毫發無傷,運通的競爭優勢也並無削弱。巴菲特問瞭幾個問題:

1. 運通的核心模式是什麼?答:信用卡發卡,不同於後來 Visa 和 MasterCard 籠絡銀行發卡並以量取勝的模式,運通信用卡由運通自己的銀行發卡,量少而單價大。

2. 誰是運通的金主?持卡消費者,而非銀行。

3. 消費者會負心嗎?不會,你要刷卡消費,當時選擇十分有限。

這仨問題圓滿閉環之後,巴菲特又做瞭些調查發現:

1. 運通信用雖然掃地、洋相雖然狼狽,但涉案的倉儲業務並非核心業務。

2. 運通的旅行支票業務在全球市場占六成份額,定價權極高,收費比誰都貴,處於服務壟斷地位。

3. 運通信用卡業務飛速擴張、所向披靡、客戶保持率極高,且每年都在漲價。

最後巴菲特做瞭草根調研,親自跑到某餐館一坐就是一宿,進行肉眼觀察。當他發現人們還是像往常一樣在結賬時摸出運通的塑料卡時,他露出瞭詭秘的笑容:這幫人要麼不知道色拉油醜聞,要麼根本就 TM 不 care。

後來的事大傢都知道瞭,運通成就瞭巴菲特。運通之前,巴菲特是一個激進投資者(activist investor);運通之後,巴菲特成瞭現在的巴菲特。

而之於 Facebook 的數據門醜聞,我們也可以學著巴菲特問三個問題:

1. Facebook 的核心模式是什麼?答:廣告,98% 的收入來源於廣告收入。

2. 誰是 Facebook 的金主?廣告商。

3. 廣告商會負心嗎?不會,你要做 digital advertising,你的選擇很有限。據 eMarket 估算,倆寡頭將在 2018 年承包北美 50% 以上的數字廣告業務——谷歌占 37%,Facebook 占 20%。谷歌與 Facebook 廣告服務差異化極大,谷歌善於關鍵詞定向(keywords),Facebook 善於人群定向(demographic targeting)。無論是從規模上還是從 ROI 上,Facebook 都是廣告商的不二選擇。

這仨問題圓滿閉環之後,我們又會發現:

1. Facebook 這次雖然千夫所指,但涉案數據源自於 2015 年 Facebook 對 app 開發者提供的服務;而之後 Facebook 改變瞭算法,今時今地想以同樣的方式獲得同樣效果,已經不可能。

2. 很多人認為監管將會出手重擊,但從歷史來看對於監管的擔心從來不曾影響 Facebook 的用戶活躍度——更重要的是,從來不曾影響 Facebook 的廣告業務。

3. Facebook 相比於競爭對手而言超高的 ARPU,體現瞭商傢在 Facebbook 上投放廣告的意願強烈。

很多人會很自然的想到用戶流失。現在全網上都在瘋傳:" 想要保護你的隱私嗎?這裡是手把手教你刪掉 Facebook 賬戶。" 但問題是,誰上 Facebook 是為瞭保護隱私?我上 Facebook 是為瞭暴露隱私的好不好。

曾經一些公司醜聞沸沸揚揚,但由於這些事件沒有摧毀其商業模式,最多就是是凹瞭個坑或者掉瞭塊肉,養一養就能康復回來。比如 BP 的漏油門、大眾的排氣門,許多年後誰還記得?甚至令我們憤怒與淚目的紅黃藍虐童門,我猜得到結局——幾年之後,伊人猶笑。現代人民群眾,失憶堪比放屁,梁相宜火不過兩個工作日。對,你當然已經忘瞭梁相宜是誰。

但有些危機對商業模式是毀容式的打擊,這就不是掉肉,而是截肢,那或許公司真的就交代瞭。比如 Chipotle,其商業模式建立在健康、自然、有機之上,而健康有機的東西就容易壞容易滋長細菌,結果鬧出瞭大腸桿菌事件,說明其模式存在嚴重缺陷,於是股價崩潰;再比如 Valeant,本來收購藥企 + 猛提藥佳的模式搞得風生水起,結果被人指出收割苦命人的原罪,導致再也不能隨心所欲提價,於是股價崩潰。模式被毀容的公司,最明智的選擇還是將其拋棄。

不過這次關於 Facebook 的事件,華爾街分析師倒是表示情緒穩定,消息發酵以來 8 個分析師出瞭評級:6 個買入,1 個持有,1 個賣出——雖然分析師評級堪比童話故事,但至少反映出華爾街的態度,此事目前來看不會對 Facebook 的商業模式有幾毛錢的影響。

當然市場永遠無比情緒化,600 億美元的市值就像個屁一樣灰飛煙滅。而對於灑傢這個看戲的,我隻恨為什麼 Facebook 還沒有腰斬,我好建倉。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