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它平淡如水,我看完後卻數次落淚

10-05

最近有一部電影還沒上映就紅瞭,說的是同志片《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兩位主演在影片隻放出瞭預告的情況下就收獲瞭大批粉絲,顏值可以說是相當可觀瞭。

這幾年也有一位男演員憑借同志片紅起來,他叫皮埃爾 · 德隆尚。

看過《湖畔陌生人》的朋友們應該不陌生,他就是憑借這部尺度大得驚人的同志片一舉斬獲凱撒最佳新人獎。

其細膩動人的表演,想必每一個看過的人都留下瞭極深的印象。

然而,距離《湖畔陌生人》在戛納展映已經過去瞭四年,這四年裡,皮埃爾幾乎銷聲匿跡。

小編前段時間還在想,這麼棒的演員去哪瞭呢?

沒想到幾年之後,他終於帶著一部踏踏實實的好片回歸瞭。

這部 2016 年上映的片子最近終於有瞭資源,這部電影在我看來,甚至比最近以細膩著稱的《海邊的曼徹斯特》更加細膩、更加動人——

《約翰之子》

Le fils de Jean

這是一部 " 魁北克電影 "。

加拿大的官方語言是英語和法語,除瞭魁北克省,其他地區都是英語。

由於歷史原因,魁北克地區在語言、風俗甚至是稅收方面都與加拿大其他地區存在很大區別。

而歷年來,魁北克出產的電影有不少精品,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選送也以法語為主的魁北克電影居多。

像 2010 年提名瞭多個 " 最佳外語片 " 的《焦土之城》。

你們喜歡的美少年導演多蘭,也是魁北克出身。

也因為這個特殊身份,他在戛納特別吃香,加上自身的才華,理所當然成為所謂的 " 戛納之子 "。

有人這麼評價多蘭的處女作《我殺瞭我媽媽》——

" 魁北克三大特產:代溝、吵架、法國話 。"

同是魁北克電影的《約翰之子》也將故事落在這個最常見的主題上——親情。

簡而言之,這是一個男人從法國巴黎跑到加拿大魁北克千裡尋親的故事。

這個從未見過自己的父親的男人叫馬蒂爾,已經 35 歲瞭。

有一天,他接到一個陌生來電,這個電話告訴他,他的親生父親剛剛過世。

從來隻知道自己是一夜情之果的馬蒂爾於是告別妻子和兒子,踏上瞭前往加拿大的飛機。

這個故事乍一看是不是有有點貌不驚人?

可你慢慢看下去,卻會發現導演講故事的功力相當深厚。

在這同跨洋電話之前,馬蒂爾心中的自己隻不過是一夜情後不小心的產物。

而親生父親去世的消息陡然激起他內心的漣漪,他想去看看自己的父親,和素未謀面的兩位哥哥。

但當到達魁北克後,他發現一切都不如他想象的美好——

除瞭父親的好友皮埃爾之外,沒有人知道他的身份。

他必須隱藏自己的身份,不讓父親的妻子和兩位哥哥在承受悲傷之外還要承受一個隱匿秘密帶來的創傷。

看似孝順的兄長努力尋找父親遺體的舉動,原來不過是為瞭要獲取遺產。

而他那從沒見過的父親,此時正沉落在湖底的某個角落,連屍身都無處搜尋。

全片看下來,會發現《約翰之子》最大的特點就在於片中彌漫著一股 " 潤物細無聲 " 的細膩。

這種細膩,在於它把沖突最小化,每一次情感的交匯都通過微小的眼神和動作來傳遞。

在看片過程中,小編數次緊張得滲汗,生怕劇情同其他親情片一樣滑入狗血俗套的低谷。

事實證明,我的擔心完全是多餘的,來看它怎麼處理的——

馬蒂爾跨洋而來,想見見兩位從未謀面的哥哥。

從父親的好友皮埃爾那兒得知大哥曾是賽車手,便去到大哥的店裡詢問賽車。

他東問西問,時不時抬起頭來看看店員,眼裡滿是緊張、欣喜與好奇。

表面波瀾不驚,心裡卻懷揣著最大的期待與盼望。

再來看全片最高潮的一場戲——

馬蒂爾與皮埃爾的女兒擦出火花,兩人深夜在走廊中孤獨擁抱。

寂靜中,皮埃爾的女兒看到瞭馬蒂爾父親留給他的遺物——一幅名畫。

她感慨地說,

" 當時和父親在博物館看到這幅畫,價格貴得驚人。"

鏡頭定格在馬蒂爾一張震驚的臉上,眼裡隱隱約約有淚花。

這一刻,他得知自己的親生父親,原來正是這個以 " 父親好友 " 自稱的皮埃爾。

原來那個無法舍棄自己傢庭的父親,正是眼前這個頭發花白的老人。

畫上的男孩讓他想起瞭自己從未見過的孩子。

於是他借用瞭好友的名字,讓兒子遠赴大洋對岸過來拿一幅作為遺物的名畫,其實隻為瞭見兒子一面。

這個巨大的反轉,我們全由馬蒂爾臉上復雜的表情得知,一切盡在不言中。

也因此,馬蒂爾和皮埃爾女兒擦出更大火花的可能性得以終結,劇情在滑入狗血俗套的懸崖前很及時地懸住瞭腳步。

甚至連皮埃爾妻子的拆穿,也那麼不動聲色——

皮埃爾在一開始就告訴妻子,馬蒂爾是好友的私生子。

沒有人透露過他倆的關系,甚至連馬蒂爾也是在最後一刻才得知。

但女人的第六感總是那麼不可思議,她隻看瞭看後視鏡,一句 " 他欠你的,不是嗎?" 就揭曉瞭一切。

在這個故事裡,一切風雨都來得那麼安靜、那麼不動聲色,可你仔細想想,它又是波濤洶湧的。

風雨過後,心裡點點漣漪。

最後真相的揭曉看似突然,其實回過頭看,卻是經過瞭層層鋪墊的。

馬蒂爾剛來,皮埃爾便無時無刻地叮囑他:" 不要搞事。"

看似是老頭的嘮叨和不信任,實則是一個父親藏不住的憂慮與關照。

為瞭防止騙局被戳穿,皮埃爾從一開始就給瞭馬蒂爾一個下馬威——沒人知道你,你也不要去找任何人。

後來巧遇在賽車店裡找哥哥的馬蒂爾,也是一臉的緊張與不開心。

他甚至在車裡嘮傢常的時候跟馬蒂爾說瞭一句——

" 其實我一直很想有個兒子。"

馬蒂爾沒有註意,我們也沒有,回過頭再看才發現,大有深意。

在細致的鋪墊上,因為這層奇妙的關系,電影也穿插瞭一些非常耐人尋味的細節——

皮埃爾對馬蒂爾說,

馬蒂爾笑著說瞭句,

" 這樣他就能陪你去湖邊釣魚瞭。"

但在前一刻,他明明才剛剛拒絕瞭自己父親希望他陪自己釣魚的邀約。

回過頭重看到這一幕的時候,小編心裡咯噔一下,不知道老皮埃爾此時風輕雲淡的表情背後一顆衰老的心疼不疼痛?

不僅有諸多細軟的情感和細節鋪墊,《約翰之子》更是有著豐富的層次。

在片中,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傢庭困境。

馬蒂爾紳士溫柔,卻早已和妻子分居,共同照顧兒子。

衰老的皮埃爾不忍心放棄傢庭,又被對兒子的思念扯得悲傷至極。

兒子對他有太多的誤解,他隻能以好友的名義說出——

" 你父親對你母親是認真的。如果沒有傢庭,他們一定早就結婚瞭。"

天知道他說出這番話的時候內心在忍受著怎樣的翻江倒海。

而皮埃爾的女兒,有著兩個可愛的雙胞胎女兒,卻是一個辛苦的單身母親,時時遭受前夫的傢暴。

她在深夜裡擁抱著馬蒂爾,對他說——

" 你並非唯一孤獨之人。"

暗夜戳心。

不是所有人都能經歷《海邊的曼徹斯特》中李的喪子之痛,但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感受過《約翰之子》中的傢庭裂痕和隔閡。

父親因事無法出席兒子柔道比賽時,兒子明顯失落的表情。

父子相認時,微曦晨光中的聽診,父親聽到兒子的心跳聲。

兩人離別,機場久久對望的釋懷眼神。

一切一切,都像水般輕柔,又在觀者心中震起層層的激蕩,加上恰到好處的古典配樂,極其迷人。

如果說《海邊的曼徹斯特》是水下翻滾著火,那《約翰之子》就是一汪細水。

緩慢流淌,時而交匯,一切深情靜謐流淌。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