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決定思維?!說中文更愛存錢?那還學英文幹嘛!

03-23

版權申明:本文由微信公眾號:

留學全知道(ID:EduKnow)原創,

作者:Shasha,編輯:西瓜

可盡情分享至朋友圈,如需轉載請聯系授權。

本期關鍵詞:東西方思維差異

(點擊下方播放按鈕,觀看視頻)

還記得天堂裡中國老太太和美國老太太的故事嗎?中國老太太拮據一生終於在臨死前買瞭大房子,而美國老太太早就住上大房子,終於在臨死前還清瞭房貸。

東西方老太太(還有每個人)的思維差距有多大?IvySpace 教學總監、畢業於耶魯大學認知心理學系的 Jamey Silveira 講瞭兩個經典分析。

Jamey 的耶魯導師、華裔經濟學傢 Keith Chen 發現:不同的語言,不僅影響人的邏輯思維,還影響人們對待金錢的態度

中文缺少時態標志,動詞的過去時和將來時沒有區別。

而英文時態嚴格,動詞分為過去時、現在時和將來時。

因此在英語裡,時間出現瞭斷裂,現在的我和將來的我是不相連的。

但在中文裡,現在的我和將來的我是一樣的。所以,使用中文的人更愛存錢,為瞭讓將來的自己受益。

由於英語裡的將來和現在缺乏關聯,人們更傾向於活在當下,讓現在的自己受益。

除瞭考慮將來,防患於未然,東方人還特別註重整體

東方人的思維是集體性、中庸性、意向性的。

而西方的思維是個體性、精準性、邏輯性的。

西方(左)和東方(右)的思維方式差異巨大:

在博大精深的漢語裡,如果你想稱呼一位女性親戚,會有如下表達:三姑、二姨、二舅媽、二表舅媽……但在英語裡,就隻有一個詞:"aunt"。

有人說,漢語在催促我們常常思考各種親戚與我們之間的關系、關系、關系……!

Jamey 談到一本經典圖書《地理思維:亞洲人和西方人有何不同》,作者是密歇根大學的心理學教授 Richard Nisbett。

Richard 做瞭一個實驗,他出瞭一道測試題:雞,牛和草,如果隻能把其中兩者放到一起歸類,你會怎麼選擇?

結果在美國,大部分兒童選擇雞和牛一起,因為他們認為這都是動物;而中國兒童大多數選擇牛和草,因為牛會吃草。而在香港這樣的中西文化混交的地方,兩種選擇兼而有之。

Richard 發現:西方人更關註一個東西的屬性,喜歡用邏輯的方法歸類。

而東方人關註物質之間的聯系,喜歡用環形的思維考慮問題。

當意見不同時,東方人善於用委婉曲折的方式表達,註重意會和隱藏觀點;

而西方人喜歡直截瞭當,註重邏輯推理和表達觀點。

Jamey 來到中國後,對這一點的體會尤其深刻。他說中國的學生往往不習慣直接說出觀點,也不善於面對質疑。

但美國的學生從小就習慣被人質疑。他們明白,如果我說你不對,或者我有不同觀點,這並不是攻擊你。我沒有不喜歡你,也不認為你是壞人;我隻是說,我跟你想法不一致,我們可以討論一下。

兩種思維沒有絕對的好壞。如果中國學生理解這種差異,他們在彼岸會過的更加開心自在。

中文是高度抽象、意向性的;而英文則是註重具體、邏輯性的。

很多中國學生的文章,無法打動西方招生官。並不是因為英文不好,而是無法用西方人熟悉的邏輯,一針見血突出重點,讓人眼前一亮。

西方招生官常常覺得中國學生非常謙虛,不善於突出亮點,而 Jamey 認為,這可能因為中文高度概括,一句話濃縮瞭很多意向,所以中國學生更善於圍繞關聯的問題打轉,不習慣突出一件事、一個個體。

很好玩的是:兩種語言就連名字和地址的書寫都有不同的妙處。

我們中文習慣把代表傢族整體的姓氏放在前面,名字放在最後面;而英文會把代表自我的名字放在前面,姓氏放後面。

中文的地址書寫從國傢開始,到門牌號,最後是收件人名。先整體後局部;

而英文剛好相反。收件人放在最前面,然後是門牌號、街道,最後是國傢地區。先局部再整體。

這兩種人的腦回路的差異,絕對比兩國時差都大!

好多父母說,孩子出國之後變得不好溝通,難以理解瞭!這跟物理距離沒關系,而是你們被絆倒在瞭陌生的腦回路裡面。

找找路、順順道,相信一切問題迎刃而解。

感謝常春藤外教平臺 IvySpace 提供素材

教育咨詢

請關註

點擊下列關鍵詞─

相關閱讀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