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臺灣,吃貨必看

10-16

作為一個胖齡數十年的男子,以前肉叔每周都會出門吃遍街頭巷尾各色小吃。哪個蒼蠅館子的面最香,哪傢甜品最地道,門兒清。

然而這幾年成瞭公號狗,每天晚上忙著寫推送 …… 吃得也就越來越湊合,從晚上餓瞭下面吃,變成自己泡面吃。

簡直愧對瞭身上這 50 斤肥肉。

說這麼多,都要怪昨天吃外賣時,手賤點開瞭它——

臺灣食堂

都知道,中國臺灣是 " 飽島 "。

幾年前肉叔去臺灣旅遊,跟朋友兩人餓得扶墻進夜市,再撐到扶墻走出來。

比我臉還大的雞排;白嫩 Q 彈堪比少女酥胸的牛奶麻糬;還有我最愛的豬血糕,切成小塊,撒上花生粉和九層塔 …… 哎呀嘛 ……

所以看這部《臺灣食堂》前,肉叔建議你一定別空腹。

高能預警,我要開始放毒瞭!

你絕對想不到,為瞭這麼小小一碗宵夜,臺灣人費瞭多大心思。

說到臺灣特色,好多人第一個反應——牛肉面。

肉叔在廣州,以前經常看見一傢臺灣牛肉面店,跟方便面叫一個名字。每次我走過,看著門口價目表上最貴 300+ 一碗、限量供應的牛肉面,就一邊擦著口水一邊安慰自己:吃起來肯定跟泡面一個味兒。

現在看完《臺灣食堂》我才知道,這麼貴的牛肉面,還真的 …… 每一口都是錢。

王聰源是臺北一傢牛肉面店的老板,他傢的面,一碗 3000 臺幣(約 600 人民幣)。

憑什麼?

從澳洲進口的牛展,一箱就要大幾千塊。

每一塊牛肉送到客人嘴裡前,還要先 " 美容 " ——廚師用剪刀修剪牛肉塊,確保每塊牛肉表面平滑、肥瘦適中。

塞牙縫的部分,剪掉。難嚼動的皮,剪掉。

這一剪子下去,咔咔都是錢啊!

剪完,他們還會根據牛肉的油花大小分級別。

有的牛肉命苦,隻能熬湯,咕嘟嘟咕嘟嘟三碗熬成一碗;

隻有那些頂尖的牛肉,才能被十八般鹵料浸潤,和牛油一起爆香、熬煮。

最後,被大鐵勺呲啦一瓢澆在面上。

可光是這樣,就值 3000 塊?

食材好隻不過是最基本的。原來每碗面裡,都有三四種肉,而且每種鹵的方式都不同。

用來熬湯底的,除瞭牛骨,還有牛展、肋排、牛腩。這樣才能熬出層次豐富的湯頭。

每碗面,底層倒的是口味清淡的湯,上層則是濃湯。

這樣客人吃起來,入口濃香驚艷,吃到最後逐漸清淡,也不會覺得口中又咸又膩。

講不講究?

這樣一碗牛肉面,王聰源研究瞭 15 年。

每次研究出新口味的牛肉,他從不聲張,而是每碗 200 臺幣賣給客人吃。

如果客人主動走來櫃臺,問這是牛的什麼部位、怎麼鹵的,第二天還帶著兒子來,才算成功。

3000 塊的牛肉面講究,80 塊(新臺幣)的便當也不落後。

去臺灣,一定要吃臺鐵便當。

千萬別以為中國臺灣火車上的便當,都跟內地餐車出品的一樣——沒有肉、菜葉蔫、飯粒硬到可以拿去劃玻璃 …… 臺鐵便當便宜又大碗(一般都在 100 新臺幣以內),一打開就是滿滿當當的肉菜蛋,簡直感天動地。

臺鐵便當裡最著名的,東有池上,南有奮起湖。

先說池上便當。

以前臺灣的火車速度很慢,兩站之間有時要花 7 個小時。旅客中途不能下車,所以都會在站臺買便當帶上車。

這就有個大難題——你不知道乘客什麼時候才會吃便當。

一般的飯菜,放久瞭又涼又軟,難以下咽。

池上便當的就不會,因為他們隻用池上鄉的大米,米粒要顆顆完整,這樣煮出來的飯才晶瑩飽滿。

然後,菜還得幹。

豬排,或烤或炸或鹵,都遵守一個原則,做出來不容易出水。

便當裡的蔬菜,是當天太陽出來前摘的新鮮薺菜。即使長時間放在便當盒裡,也不容易出水變質。

最後,還有個訣竅,木質飯盒。

如果是塑料快餐盒,食物冒出的水蒸氣無法散出,就會被水浸軟。

木質飯盒,既能吸收飯菜的水分,還能透氣。這樣裡面的米飯,才能保持嚼勁,不會變得黏軟。

最重要的是木片的香味,會隨著時間滲進飯中。所以,池上便當越涼越好吃。

正因為這份講究,池上便當的連鎖店開到瞭全臺灣。而另一傢便當卻相反——讓全臺灣的人慕名去吃。

奮起湖便當。

奮起湖便當裡,又有什麼稀奇?

奮起湖在阿裡山上,海拔高,作物從不長蟲。所以便當用的龍須菜,既不用打農藥,也不施人工肥。

脆筍呢,用的是奮起湖特產的 " 桶筍 "。醃在鐵桶裡,越久越好吃。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奮起湖人的餐桌上,三百天有筍,吃都吃不膩。

當然,奮起湖便當也有 " 缺點 "。

普通便當會根據顧客口味喜好分類:雞腿便當、焢肉便當、排骨便當 …… 但奮起湖便當沒得挑,隻有一種。

做便當的白胡子老爺爺,固執地延續他爺爺的傳統做法:雞腿焢肉排骨一鍋燴。

更固執的是,老爺爺不打算像池上便當一樣滿臺灣開分店。想吃?你隻能自己來奮起湖。

就這樣,默默無聞的奮起湖因為老爺爺的便當,成瞭旅遊景點。

不過是旅途中用來果腹的一份便當,也值得花這麼多功夫?

值得。

吃,是一個人最放松的時候。

就像鹵肉飯,最開始並非小吃,而是底層工人們充饑的生活必需品。他們為瞭幹活有力氣,會在開工前,去港口小攤旁磕幾碗方便又飽肚的鹵肉飯。

漸漸流傳開來,鹵肉飯才登上大雅之堂,成瞭臺灣特色。

看完《臺灣食堂》你就會發現,不止牛肉面、臺鐵便當、鹵肉飯,還有北鬥肉圓、" 棺材板 "…… 好多有名的臺灣美食,都是從生活必需品中發跡,加上料理者幾十年如一日的樸實和紮實,世代相傳,才走到今天。

對食材抱持敬畏,對美食充滿期待的背後,也是對生活中點點滴滴的珍惜。

如果連吃都不講究,那一天的辛苦,還有什麼盼頭?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