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就能從 ATM 取錢!但用戶隻高興瞭一天

09-08

" 他打開手機,掃描瞭 ATM 機上的二維碼,ATM 就吐出瞭一大疊鈔票。"

雖然微信和支付寶讓很多人擺脫瞭現金的束縛,但人們想要的便利更多——人們甚至想擺脫銀行卡的束縛,直接用手機就完成 ATM 機的取現(因為有些消費隻接受現金)。

有些敏銳的機構就嗅到瞭這樣的商機。就在 9 月 4 日,地處西北內陸的蘭州銀行,創新性地開發出瞭這樣一項業務:用戶隻需用微信或者支付寶在蘭州銀行的 ATM 機上掃碼,就能將微信或者支付寶裡面的餘額提現出來。

但就是這樣一項看似利好消費者的業務,僅僅 1 天後就緊急下線瞭!這其中,究竟有怎樣的隱情?

微信支付寶掃碼取現 " 一日遊"

9 月 4 日,蘭州銀行在其官方微信宣佈蘭州銀行 ATM 上線掃碼取款業務:使用微信或支付寶掃 ATM 機上的二維碼,即可將微信或支付寶內的餘額提現。

此項業務的開通意味著用戶無需攜帶銀行卡,隻要用微信或者支付寶掃描 ATM 機屏幕上生成的二維碼,輸入取款金額,就能將微信或者支付寶內的餘額提現。

掃碼提現單筆限額為 5000 元,單日累計限額 20000 元。掃碼提現收取 0.3% 的手續費,相比微信零錢提現到銀行卡 0.1% 手續費稍高,僅支持錢包餘額和借記卡,不支持信用卡。

看上去,蘭州銀行又在創新上為大傢提供瞭便利,這不應該是一件喜聞樂見的事嗎?

然而,9 月 5 日,蘭州銀行官方微信中關於 " 掃碼取款 " 的消息就已被刪除,距離宣佈上線僅隔一天時間。據央廣網消息,多名蘭州銀行工作人員稱,目前該項業務已被有關部門叫停。知情人士透露," 內部正在想辦法解決 "。

為何緊急下線

每經小編(微信號:nbdnews)查閱資料發現,推出 " 掃碼取款 " 功能的商業銀行並不算少,招商銀行、農業銀行和建設銀行等此前甚至推出瞭 " 刷臉取款 ",為何偏偏蘭州銀行的這項業務要被叫停?

實際上,盡管多傢銀行推出瞭掃碼取款,但前提是需下載和登陸該行自己的 APP。不同於其他商業銀行和蘭州銀行此前的取款方式,蘭州銀行此次將微信和支付寶引入其中,直接對 " 微信 " 和 " 支付寶 " 的餘額進行提現。

而根據《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規定,支付機構是不得經營或者變相經營現金存取等業務的。

中國政法大學金融創新與互聯網金融法治研究中心副秘書長趙鷂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 從支付機構的角度來說,這是一項嚴重違規業務。" 趙鷂直言稱,支付機構不能夠做現金存取業務,這是底線,不能突破:

" 據我瞭解,老早以前,支付機構就已經找過一些大銀行,希望通過支付賬戶在銀行 ATM 上取現,馬上就被拒絕瞭。蘭州銀行這麼做,我覺得是不妥的。"

據經濟參考報消息,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指出,存取款是央行特許商業銀行的權力,其它機構不能吸收公眾存款,不能提取現金。

此外,《辦法》還指出:

對於支付機構自主或委托合作機構以面對面方式核實身份的個人客戶,或以非面對面方式通過至少五個合法安全的外部渠道進行身份基本信息多重交叉驗證的個人客戶,支付機構可以為其開立Ⅲ類支付賬戶,賬戶餘額可以用於消費、轉賬以及購買投資理財等金融類產品,其所有支付賬戶的餘額付款交易年累計不超過 20 萬元(不包括支付賬戶向客戶本人同名銀行賬戶轉賬)。

董希淼表示,這則條款也明確說明,即便是Ⅲ類支付賬戶也隻能消費、轉賬以及購買投資理財等金融類產品,沒有被賦予提現權限。

為瞭解蘭州銀行上述業務緊急下線的原因以及應對措施,今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致電蘭州銀行一位副行長,對方並未接聽電話。之後他短信回復記者稱,正在人民銀行開會,不方便接聽電話。晚上 20 點左右,記者再次致電,已無法接通。

夾縫生存的中小銀行

蘭州銀行此次微信取現風波,也折射出瞭當下小銀行在大型銀行、互聯網金融雙重擠壓下艱難的生存狀態。小銀行隻有在技術上和服務上推陳出新,才能獲得競爭優勢。

每經小編(微信號:nbdnews)從蘭州銀行官網上發佈的信息發現,該銀行近幾年確實不斷在開展互聯網創新業務,包括此前的二維碼取款、手指靜脈取款,以及 ATM 人臉存取款等業務。

據中國網消息稱,此前,蘭州銀行的創新曾多次被當地領導表揚。稱其 " 特別是在科技利用方面,蘭州銀行已經走在瞭金融機構的前列。"

每經小編(微信號:nbdnews)在其 2015 年年報中還發現,蘭州銀行是全國首傢推出活體識別 ATM 刷臉取款功能的銀行。並且報告期內,實現凈利潤 17.49 億元,較 2014 年增加 2.60 億元,增幅為 17.48%。

另外,在其 2016 年年報中看到,蘭州銀行稱其互聯網金融生態佈局基本完成。報告期內,蘭州銀行凈利潤為 21.26 億元,較 2015 年又增加瞭 3.77 億元,增幅為 21.57%。

每經記者 張壽林

每經編輯 湯亞文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