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房的最後時機來瞭?!

11-01

來源:功夫財經(ID:kongfuf);作者:冷眼

史上最慘 " 金九銀十 "

" 金九銀十 " 歷來都是房產銷售的旺季,然而 10 月即將過去,數據卻慘淡異常。10 月上半月,50 個典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為 992 萬平方米,環比 9 月上半月減少 8%,同比減少 38%。9 月,房地產銷售面積單月同比卻已經跌為負值,為 -1.5%,銷售額和新開工面積當月同比也回落至 1.5% 附近,系列數據再創新低。

而一線城市在中國所有三類城市中跌幅最為明顯,其住宅月成交面積是 2016 年以來除 8 月份高溫淡季的最低值,甚至比春節月份的成交面積還要低。環京樓市更是慘不忍睹,很多炒房投機者都是降價 30%-40% 甩房脫手,即便如此,成交量也是少之又少,可以用蕭條來形容。

" 金九銀十 " 的慘淡收場,再次體現瞭 " 房住不炒 "" 防系統性金融風險 " 的調控思路仍逐步釋放成效。同時,市場長籲的 " 京滬永遠漲 " 也在低迷罕見 " 破功 ";上上周寧夏出臺房產稅的新聞吵得沸沸揚揚,雖然最終證明是虛驚一場,但是可以感受到,壓力測試下房民們脆弱、焦躁的心態。中國樓市這匹脫韁的野馬,在 2017 年冬天來臨前疲態盡顯、拐點初現。

屢調屢漲的房價

這些年,房價似乎掉進瞭死循環,成為一個無人能解的怪圈。越限購、越漲價(上市房子少瞭);越蓋保障房、商品房越漲(商品房蓋得少瞭);土地越調控、房價越漲(供應土地少瞭);物價越高、房價越漲(錢貶值瞭,這最恐怖)……

政府所有的調控從來都不是要真正控制房價,而是要防止樓市上漲失控,最終引發恐慌性的拋盤,出現類似去年股市斷崖式下跌的情景發生。最終不僅占地方政府收入 70% 的土地財政破產,也導致開發商和銀行的債務被集體引爆,引發系統性的金融風險,這是多方都不願看到的。

所以,近年來不管是樓市的 " 四限 "(限價、限貸、限購、限售)調控還是租售同權,還是即將立法的房地產稅開征,真正的目的就是隻是為瞭將樓市上漲限制在一個溫和、可控的區間內:一來可以應對美歐退出量化寬松、資本抽血的大殺招;二來可以保證地方源源不斷的土地財源,防止地方債務的大規模違約和財政破產。正是在這樣矛盾的邏輯下,中國樓市在糾結中屢調屢漲,走到瞭如今無法收場的邊緣!

空前大泡沫:房地產的罪與罰!

自從 " 國企降杠桿、居民加杠桿 " 的樓市銷售戰略確定後,在商業銀行的信貸配合下,2015 年底至今的樓市,一直啟動的是高燒、快進模式。進入 2016 年以來,房價瘋長的勢頭,讓所有人驚心,從嶺南到吳越,從荊楚到燕趙,四面八方傳過來的,都是房價飚漲的消息。半年間,隻要在一二線城市有房的,每個人的身價都在暴增,一套房漲幅超過一傢上市公司的利潤,見面不談房價,都感覺到沒話題可聊。

毫無疑問,中國樓市在 2015-2016 年的瘋狂後,一線樓價已經超過瞭 1990 年日本樓市泡沫高峰期的東京樓價,成為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樓市泡沫。而中國房地產總值與 GDP 的比值也達到瞭驚人的 250%,超過瞭美國(2006 年約 170%)和日本樓市泡沫高峰(1990 年約 200%)時。

按照經濟學傢陶冬的測算:今天北京、上海、深圳、廣州這四個城市的房地產總值,已經相當於美國整個國傢房地產總值。不用腦袋想,就是用腳想下,這樣不合理的現象,是否有長期存在的理由?

更何況,在美聯儲 10 月啟動縮表,12 月大概率再次加息的背景下,全球美元供應必將在此大幅縮減,各新興經濟體資本外流將加劇;10 月 26 日歐洲中央銀行宣佈,維持歐元區現行的零利率政策不變,每月購債規模將從 600 億歐元削減至 300 億歐元。如果加上英國、加拿大的加息預期,全世界大部分主要經濟體都已經啟動瞭緊縮貨幣的進程。

未來的趨勢是:緊縮貨幣者才能應對資本外流的抽血,留血而生;不緊縮貨幣者會因為資本外流,導致資產泡沫硬著陸,失血而亡。國傢貨幣超發和信貸擴張推動的房地產泡沫大繁榮,已經對國傢整體的金融安全構成瞭威脅,最近幾個月 M2 增長率連續低於 10% 就是國傢收緊貨幣,真正控制房價的金融信號,隻是這樣的措施能否起到作用,力度是否足夠,還有待檢驗。

此外,內地 142 傢地產企業負債總量接近 3.4 萬億,雖然在去庫存、降杠桿的諸多措施下,房地產開發商的負債得到瞭一定程度的緩解,但是仍對銀行系統造成瞭安全威脅。現在諸多銀行都已經將全年的信貸額度用光,剩下的時間可能會出現貸無可貸的困境。沒有信貸的支持,開發商借新還舊的金融遊戲是否還能繼續玩下去?信貸的消失是否會成為壓垮部分開發商的最後一根稻草?都有待時間的進一步驗證。

不管是世界金融緊縮大趨勢,還是開發商高額的負債、政府防止系統金融風險的考慮,削減樓市泡沫是迫在眉睫、勢在必行。

致命杠桿:潛伏的危機

供求永遠是影響商品價格的最主要因素,如果說房子還算商品的話。國傢的貨幣政策、政府的供地、開發商的開工率都是影響房價的重要因素,但是房子的購買者無疑是影響消費端的最核心要素。

在 2016 年 2 月份的 G20 財長與央行行長會議上,小川行長認為個人住房貸款占銀行總貸款中的比重還是相對偏低的,所以銀行系統也覺得個人住房抵押貸款還是相對比較安全的產品,有發展的機會。

這一段話為中國的房地產加杠桿確定瞭基調,也給銀行和房產企業壯膽。在其借機大幅去杠桿、降低風險的同時,房民被引導入樓市,加杠桿買房,民眾爭先恐後把幾代人、數十年的存款積蓄掏出來做首付。唯恐錯過這場盛宴,給自己加上三十年負債杠桿。所有人都憧憬著 , 站在杠桿之顛,一飛沖天,做著三年內成為千萬富豪的中國夢。

9 月央行同時發佈的另外數據顯示,新增信貸超預期。最值得關註的無疑是增長迅猛的居民短期貸款。8 月居民中長期貸款占新增貸款比例降至 41%,而居民短期貸款的占比提升到 20%,較上月提升 7 個百分點。居民中長期貸款主要為住房按揭,而短期貸款一般為消費貸。

今年以來,消費貸的快速增長引發持續關註。今年 1-8 月居民新增短期貸款達 1.28 萬億,累計同比多增 8231 億。而去年全年新增消費性短期貸款總額僅 8305 億,今年前 8 個月新增貸款已達到去年全年的 1.5 倍。通常,居民的短期貸款主要是汽車貸款,然而今年前 8 個月的國內汽車銷量沒有增長,這說明激增的居民短貸很可能流入瞭地產市場。

金融體系善於創造奇跡,中國人的聰明才智在投機上充分顯示出來。2017 年前 8 個月,居民房貸基本上停止瞭增長,但是居民短期貸款飆升至 1.28 萬億,同比激增 8000 多億,而這些消費貸最終充當瞭首付款,流向瞭房地產,成為當前監管部嚴厲打擊的對象。這也意味著,很多貸款給瞭無償還能力的人,美國次貸危機的魅影已經顯現。

我國居民部門債務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已經達到瞭 90%,其中主要是房貸債務,這是一個非常恐怖的數據。這意味著我們可支配收入的 9 成,被套牢在房子這個鋼筋水泥盒子裡,還剩下的 10%,才是用於傢庭衣食用行、醫療、保險、教育、養老等各項開始的費用,這是一個非常恐怖的數據,也是非常致命的遊戲,隻是當局者迷。

如果再考慮到中國居民部門從父母、親戚、朋友處獲得的隱性負債,每個人基本上搭上瞭棺材本去炒房,這不僅意味著已經沒有加杠桿的空間,更意味著杠桿斷裂後,未來巨大的金融風險,對於一個傢庭來說就是滅頂之災。

在當前 M2 降低到 8.9% 和央行卡緊房貸的大背景下,依靠居民借款買房,特別是如今的短期消費代表支付首付買房的路,已經走到瞭盡頭。在所有傢庭可支配收入都被房地產掏空,並背上幾代人都還不完的債務時,不僅是房地產走到瞭盡頭,那些千千萬萬被欲望驅動,勇敢投入房地產烈火的人,也必然成為樓市的犧牲品。

後地產時代,我們的錢該去哪裡生錢?

樓市調控路漫漫,炒房之路欲斷魂。閉眼買房投資生錢的時代過去瞭,我們該如何保衛我們的財富?歡迎大傢踴躍提出自己的見解。

歡迎關註下列公眾號:

財經觀潮

告訴你關於財富的真相!

微信號:guide0929

↑↑↑長摁二維碼看看

TT 財經

關於錢有 99 個秘密,讓我來告訴你

微信號:ttcj99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