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哪裡的人最好吃?!

03-22

全國各省人民最優質肉品挑選指南,體脂率、年齡、飲食習慣等項都需列入考慮范疇。

" 天上飛的、海裡遊的、地上跑的 " 對於廣東人來說,隻有你想不到,就沒有他們不敢吃、不能吃的食材,這不,主意都打到人身上瞭。

小道消息有傳 " 廣東人最愛吃福建人 ",然而福建人真是全國最好吃的人?

如果廣東人真的專註於捕食福建人,而放生其他所有中國人,那他們的美食品味也不過爾爾——作為食材,福建人在各省居民中並不出眾。

肉不好吃並非壞事,一個人如果生而鮮嫩多汁,往往會比味同嚼蠟者遇上更多的麻煩,掠食者隻是其中最不現實的一種。

雪花人肉在哪裡

判斷肉品是否美味,通常要看三個指標:脂肪,彈性,氣味。

其中脂肪是肉品口感的最關鍵因素,理想的食用肉類必備豐富的脂肪。

如日本頂級和牛,胴體脂肪高達 41.7%,肌間脂肪 21%,才有美麗的 " 霜降 " 花紋,無論烤煮都有絕佳風味。

" 肌內脂肪 " 也能影響肉的嫩度、多汁性和風味,是專業質量評定機構使用的重要指標。

脂肪含量較低的肉類通常難以在口味上勝出,如雞胸肉,一般作為苦口良藥出現在健身者的餐桌上。

更典型的兔肉,因低脂肪高蛋白而寡淡無味,在河北、山東、江蘇等曾經的養兔大省均未流行開來,隻有在重油厚味的四川,才能依靠麻辣調味品的加持,憑借價格優勢成功出線。

人肉方面,肥胖率、超重率均排名倒數的福建人,相比於其他各省人民,完全不占優勢。

至於重要的肌間脂肪含量,人肉不同於牛羊雞鴨,難以獲得具體數據。

不過,各地居民的體脂率差異也能提供有效參考:脂肪首先在內臟周圍及皮下沉積,最後才沉積在肌束之間,所以體脂肪越高,肌間脂肪才越高。

南方漢族人的體脂率,難以在舌尖上與北方漢族競爭:男性北方漢族比南方的體脂高 0.6 個百分點,女性北方漢族比南方的體脂高 2.6 個百分點。

與其他多數動物相比,女性北方漢族平均 26.7% 的體脂率也極富競爭力,足以戰勝絕大部分野生動物。

隻有生活在嚴寒地區的動物,如北冰洋地區的髭海豹,體脂率可達約 30%,據說口感和多汁的牛肉差不多。

年齡也會影響人體的脂肪含量。太老和太小的人脂肪都不夠,根據測定不同年齡段的 BMI 的相關研究,一般來說,人類體重在 30~ 39 歲年齡段達到峰值。

那麼,中國的 " 雪花人肉 ",最有可能出現在一個中國北方地區的成年女性身上。

不過美中不足的是,中國人往往屬於向心型肥胖,也就是脂肪更多集中在腹部內臟部分,可食用部分的肌內脂肪不一定高,這可能是最大的不確定因素。

會吃肉才會長肉

彈性好的肉口感才能 " 鮮嫩多汁 ",這個專業指標叫做 " 系水力 " ,指肌肉組織保持其內水分能力。

影響系水力的因素很多,主要有肌肉中蛋白質的結構、 PH 值、以及肌內脂肪含量等。

肉的 PH 值,主要是靠對肉類的熟成和排酸等方式來調節的。鑒於對人肉的熟成和排酸等技術尚未起步,這裡我們隻考慮肌肉蛋白質因素。

肌肉中的蛋白質含量越高, 系水力越大。而日常飲食的多樣化、高蛋白的食譜有利於提高肉的蛋白質含量。

如果這裡分析北方面食和南方大米中的蛋白質含量,那就忽視瞭近 50 年來中國居民膳食結構的變化瞭。

近 50 年來,特別是 80 年代之後,更多中國人已經吃得起肉瞭。

上圖中顯示的趨勢可以看出,飲食中蛋白質的來源,動物性食物,也就是肉,逐漸成為瞭中國人膳食蛋白質的主要來源。

但是這也是一個 " 讓一部分人先吃上肉 " 的過程。南北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不均衡,導致南方人的食譜中有更高蛋白質含量。

這是 2009 年中國城市居民年消費豬肉支出地圖,單位是 " 元 "。

從這張圖上就可以直觀地看出,南方城市居民在豬肉上花的錢更多。而廣州人,的確很擅長吃肉。

這一次,會吃肉的南方人口感更多汁充盈。

美食還靠聞

感冒鼻塞的時候是不是覺得吃什麼都沒有味道?這說明瞭食物氣味對味覺的影響。

聞到一種氣味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從鼻腔,稱為鼻前通路,另一種則是從口腔和咽頭,稱為鼻後通路。

而口中食物傳遞氣味的方式就是第二種。在進食的時候,嗅覺和味覺是同時作用的。

那麼什麼決定人的體味呢。除瞭主動使用香氛,就是人的汗腺分泌物的氣味。

人體有小汗腺和大汗腺,而大汗腺的分泌能力,其實就是有沒有腋臭,是由 DNA 中的 ABCC11 基因決定的。在 ABCC11 基因的 rs17822931 位點上攜帶 T 的體味較輕。

根據這個基因的地理分佈頻率, 中國從西到東,有腋臭的人呈現逐漸減少趨勢。

中國 ABCC11 基因 中 rs17822931 位點攜帶 T 的分佈頻率 |《中國人群體遺傳學》,科學出版社

這一分佈其實是該位點更廣范圍的全球分佈頻率的一部分。

藍色的代表在該位點上攜帶 C,黃色表示攜帶 T

可以看到,攜帶 T,也就是體味不明顯的人群主要是東亞部分,遞減趨勢明顯。

就像有些人喜歡吃羊肉就是喜歡那股 " 膻味 ",那麼喜愛濃烈 " 人味 " 的,可能更喜歡西部人肉。

不過這裡考慮到人類汗腺分泌物的受歡迎程度,建議先選中國東部地區。

綜合脂肪、彈性和氣味這幾個指標,中國美味人肉指南不妨這麼選:

1、按對肉的最高鑒賞:生吃的話,選擇口感豐腴、沒有特殊氣味的東北部地區、年齡在 30- 39 歲的女性最好。

2、按中國人擅長的中華料理方式處理的話,可以選擇廣州人,大火快炒可以最大限度保留原有食材的多汁彈牙。

3、偏愛人味濃鬱的話,不妨選擇西部省份,和孜然等香料醃制以後明火烤炙,會有奇妙的化學反應後的香味。

一張圖教你吃哪裡

知道瞭哪裡的人最好吃,拜潮汕牛肉火鍋的科普,下一個問題是應該研究哪個部位最好吃瞭。

人體各部份的脂肪、蛋白質等成分不一樣的,口感也不一樣。

根據國傢體育總局對城鎮居民的調查數據,就剛才選出的 30~39 歲的中國女性來說,軀幹和下肢的脂肪比例比較高。

30% 脂肪含量的肉,接近五花肉,可以參考回鍋肉等先去油膩的烹飪方式。

直觀一些的話,可以參考基於英國佈萊頓 match 大學的考古學傢 James Cole 最近發表的論文制作的人體熱量表。

卡路裡越高越好吃,這是大量汗水和淚水強調的真理。

James Cole 參考是別人之前的研究數據,主要是 4 名男性的身體不同部位的蛋白質、脂肪成分,由此估算瞭每一部分的熱量。

合計一個男性的可食用部分可以提供 125,822 卡路裡。

既然他使用的數據是西方男性,因為中國南北方男性的身高差異,北方男性應該更接近這個數據。

不過隻吃上臂和大腿的肉的話,有 2 萬多卡,按一個男性日均 2500- 3000 卡的熱量需求,省一點就能吃一周。

如何科學獵食

就算我們結合中國美味人肉地理分佈圖和人體美味圖示,一份中國版的 " 科學指南 " 還有很多沒有解決的問題。

比如,如果大腿最好吃,那麼中國哪裡的人腿最長?如果像老饕一樣,專找人腦來吃,哪裡的人頭又最大?

由於基因頻率分佈在各地不同,中國人體質存在明顯的地域多樣性。

根據腿長與身高的比例計算,中國北方漢族的腿比南方漢族更長。蒙古族軀幹相對更短,總體比漢族人腿長。

生活在雲南的拉枯族女性,在體質特征研究中,屬於中國幾十個民族中,頭水平圍數據最小的類型,成功避開瞭腦花愛好者。

中國各個地方的人體質差異遠不止這些。不同的基因與生活環境,同時塑造瞭遼闊中國各地居民的多樣性。

除瞭根據人的產地和基因血統挑選 " 食材 ",這份指南也可以反向操作:

要想不長成美味的食材,你首先需要瞭解自己是否天生容易發胖、是否適合低糖高蛋白飲食、是否天生肉味濃鬱需要香體劑,再訂制一份包含運動、飲食和生活方式的 " 續命指南 "。

畢竟,人類進化瞭幾億年,才站在瞭食物鏈頂端,可不是為瞭被吃的。

來源 | 各色人類研究中心(ID:gesedna)

作者 | Akid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