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朝鮮對美國如此惱火?都因為當年那場大忽悠

08-14

華哥說

作者羅思義先生現為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英國倫敦經濟與商業政策署前署長,世界百強企業顧問。自 1992 年起,撰寫瞭 200 餘篇關於中國經濟及其與世界經濟關系方面的文章,出版語言有英文、中文、西班牙文與俄文。

羅思義先生非常希望各位讀者看到他的文章,並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不管贊許還是拍磚,他都非常歡迎。

作者:羅思義

來源:新財迷 ( ID: newcaimi )

全文 2766 字,讀完大約 4 分鐘

中國政府在朝核問題上的立場是明確的,那就是主張朝鮮半島無核化。因此,近日聯合國通過制裁朝鮮決議,中國和俄羅斯均投瞭贊成票。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菲律賓馬尼拉出席東亞合作系列外長會期間會見瞭朝鮮外相李勇浩。會見後王毅對媒體表示,他和李勇浩進行瞭 " 深入的交談 "。他說,中方敦促朝鮮方面不要再做有違安理會決議和國際社會意願的導彈試射甚至是核試驗。他還說道:" 當然,我們也會敦促其他各方,特別是美國和韓國也不要進一步加劇局勢的緊張。" 眾所周知,中俄兩國在朝鮮半島問題上的立場高度一致。俄羅斯曾多次準確地指出,美國在韓國部署 " 薩德 " 反導系統將加劇地區緊張局勢,其針對的目標實際上不是朝鮮,而是中國和俄羅斯。

當然,朝鮮半島要取得令人滿意的結果,存在許多障礙。但有一件事情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那就是:有紀錄顯示,美國違反瞭其 1994 年與朝鮮達成的《朝美核框架協議》。下面這篇很有意思的文章,詳細說明瞭美國是如何違反瞭克林頓政府與朝鮮之間達成的核框架協議。文中提供的重要信息,有助於瞭解朝鮮半島達成滿意的解決方案所存在的難度。該文作者是英國諾丁漢大學美國歷史講師瑪麗亞 · 瑞恩(Maria Ryan)。

這項研究也表明,西方專傢真正的作用是進行客觀的分析。現實是,西方主流媒體是受其所有者嚴格控制,而這些通常都擁有億萬身傢的傳媒大亨幾乎都不約而同地對中國存有偏見。但西方也有一些依據客觀資料進行實證研究、做實事的研究人員,比如下文作者對美國沒有履行其與朝鮮簽訂協議的分析就是一個例子。一個新進展是,互聯網和社交媒體使這樣的客觀分析,傳遞給更廣泛的西方受眾成為可能。此外,西方傳統主流媒體的影響力下降,意味著立足於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的客觀分析正在吸引更多的受眾。

因此,從事實的角度看,這篇關於美朝關系的文章非常值得關註。這也說明,西方研究人員突破西方傳統主流媒體封鎖的能力越來越強。

現將轉載自著名國際網站《對話》(The Conversation)的原文附在下面。為原滋原味地呈現給讀者,文章未作任何修改。

為何 1994 年美國和朝鮮達成的棄核協議落空?

特朗普從中可以吸取什麼教訓?

作者:瑪麗亞 · 瑞恩

英國諾丁漢大學美國歷史講師

歷經二十多年的試驗,朝鮮終於擁有瞭足以將核彈頭打到美國領土的導彈。據稱,朝鮮導彈射程可達阿拉斯加和夏威夷。如果真如此,事態正向非常危險的方向發展。如果特朗普政府要避免與朝鮮發生核對抗,就必須瞭解朝鮮到底想要什麼,以及其到底為何要這樣做。

幸運的是,對特朗普團隊來說,解決之道早有先例。1994 年,克林頓政府與朝鮮簽署瞭凍結平壤核計劃、旨在實現美朝關系正常化的《朝美核框架協議》。該協議涉及雙方仍須繼續努力解決的許多問題,但協議很快就陷入困境,並最終於 2002 年走向破裂。

現在,朝鮮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擁有全面的核導彈能力,這給特朗普政府造成巨大的壓力。如果白宮想朝鮮的政策向美國希望的方向走,那麼其就必須設法瞭解為何美國面臨最好和最後的機會解決這場危機時功虧一簣。

按照朝美 1994 年達成的核框架協議,朝鮮同意凍結現有核計劃,並最終拆除這些核設施,以換取與美國政治和經濟關系的全面正常化。這意味著四件事:

2003 年底前,美國牽頭的財團應為朝鮮建造兩個輕水反應堆,以彌補朝鮮停止核能計劃造成的電力損失;

在此之前,美國應每年向朝鮮供 50 萬噸重油;

美國應將朝鮮從 " 支持恐怖主義國傢 " 的名單中刪除,並取消對朝鮮的制裁。美國和朝鮮同意在各自的首都為對方設立聯絡辦公室,並最終把雙邊關系升級為大使級外交關系;

最後,美國向朝鮮做出正式保證,不對朝鮮使用核武器;朝鮮承諾將采取措施,實現朝鮮半島的無核化。

有一段時間,事情似乎進展順利。1998 年,參與執行該協定的美國官員向國會作證時稱," 美國和國際原子能機構都感到滿意的是,沒有發現朝鮮違反核框架協議的證據。"

但就其本身的承諾而言,華盛頓未能貫徹到底。

輕水反應堆從未建成,負責建設的以美國為首的財團負債累累,參議員指責克林頓低估瞭所需的成本,誇大瞭美國盟友的出資金額;國會中的鷹派共和黨人嘲笑稱," 所謂的框架協議是在鼓勵挑釁行為 "。

重油的提供被克林頓政府多次拖延甚至中斷。時任助理國務卿拉斯特 · 戴明(Rust Deming)告訴國會," 坦率地說,過去幾年我們沒有如期提供承諾給朝鮮的重油數目。" 同時,參與框架談判的外交官羅伯特 · 加盧奇 ( Robert Gallucci ) 警告稱," 除非美國按照協議條款做事,如期為朝鮮提供重油,否則協議可能會破裂。"

直到 2008 年,美國國務院才將朝鮮從所謂 " 支持恐怖主義國傢 " 的名單中除名,盡管後者早就達到瞭刪除標準。直到 2000 年,美國才減少對朝鮮的制裁項目,但比框架協議中的承諾晚瞭 6 年。據加盧奇稱,國會對該協議是否有利於最小化解除制裁的損失持懷疑態度。於是他告訴一個國會議員:" 朝鮮一直對美國沒有更多作為感到失望。"

2000 年時任美國總統比爾 · 克林頓會見瞭朝鮮特使趙明錄。

趙明錄與比爾 · 克林頓

最重要的是,美朝雙方並未采取行動正式結束朝鮮戰爭。由於 1953 年參戰雙方簽署的是停戰協議而非和平協議,從技術上來講 , 這場戰爭尚未結束。直到《核框架協議》簽署六年後,美國才 " 正式保證 " 不會攻擊朝鮮。與此同時,克林頓政府毫無益處地堅持把朝鮮歸類成 " 無賴國傢 " 或 " 流氓國傢 "。此外,上世紀 90 年代,美國軍方曾經發出 " 不惜 ( 對伊拉克和朝鮮 ) 同時打兩場戰爭 " 的威脅。

到華盛頓的下一任領導人執政時,情況變得更糟:2002 年,佈什政府的《核態勢評估報告》將朝鮮列入列為核打擊對象之一,與此同時美國《2002 年國傢安全戰略報告》將朝鮮列入 " 流氓國傢 " 之流,並誓言武力對付之。迄今為止,尚有 28500 名美國軍事人員駐紮在美國駐韓國的 11 個軍事基地,韓美兩國每年在朝鮮半島附近舉行軍事演習。

因為美國政府將朝鮮視為令人厭惡的政權,不難看出為什麼美國統治集團會得出 " 平壤仍然是華盛頓的攻擊目標 " 的結論,以及為何美國從未真正履行過框架協議。但正如隨後的談判所顯示的那樣,朝鮮仍然渴望得到燃料,仍然表現出偏執、自私自利的安全意識。其過去的行為有力地證明,核計劃不過是平壤準備在適當情況下放棄的籌碼而已。

一個新的、更強有力的和平協定所帶來的好處顯而易見:結束東亞核戰爭的威脅,促進全球核不擴散制度。1994 年《朝美核框架協議》的故事證明,這不是不可能,但它需要審慎果敢的外交政策和兌現任何承諾。可悲的是,迄今為止特朗普政府似乎尚不能勝任這樣的重任。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