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頻角鬥場:蜻蜓和喜馬拉雅正面對剛

10-17

10 億人民幣。

這是最近蜻蜓 FM 對外公佈的最新一輪融資金額。消息如同鯰魚入池,打破瞭移動音頻行業多時的沉寂,重新攪動外界關註。

隻是,時移勢易。2011 年 9 月,蜻蜓 FM 上線,接著,14 個月後,喜馬拉雅 FM 上線。繼而考拉 FM、荔枝 FM 等移動音頻應用紛紛湧現。幾年下來,各大平臺逐漸趨於差異化分級,比如,荔枝 FM 重點發力語音直播、虛擬社交;考拉 FM 則轉向車聯網領域。

" 移動音頻市場格局已經差不多定下來瞭。" 前創新工場投資經理,現小米科技投資部、MIUI 生態負責人孫志超告訴娛樂資本論。經過往日攻城略地的爭奪,喜馬拉雅、蜻蜓最終成瞭該領域的兩大主角、頭部玩傢。

據官方數據介紹,喜馬拉雅擁有 3.5 億的激活用戶、500 萬名主播,2000 多種付費節目,市場占有率 73%,人均收聽的時長 128 分鐘。另一邊,蜻蜓已擁有 3 億用戶,日活躍用戶量 1200 萬人,聚合超過 1200 萬小時的有聲節目。

但競爭絲毫未減。

從最初在有聲電臺、有聲閱讀方面對版權的搶食,像喜馬拉雅與閱文集團、眾多出版公司、熱門節目合作;蜻蜓拿下金庸小說等文學版權,合作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等;如今,到知識付費、人工智能的佈局,雙方都不遺餘力。

知識付費撬開瞭互聯網音頻行業的天花板,但距離百億還很遠

2016 年,被稱為知識付費元年。

4 月,值乎橫空出現;5 月,分答、知乎 live 熱鬧攘攘;6 月,《李翔商業內參》推出,羅輯思維下的 " 得到 " 走紅 …… 各種各樣的知識付費產品接連不斷在市場冒出。

同年 6 月 6 日,移動音頻玩傢喜馬拉雅也正式加入這一風口,上線精品付費區,其中馬東的《好好說話》上線一天銷售額破 500 萬。時隔半年,喜馬拉雅又在 12 月 3 日啟動瞭中國第一個知識內容狂歡節—— 123 知識狂歡節,僅 24 小時,銷售金額達到 5088 萬。

到瞭 2017 年 6 月 6 日,喜馬拉雅又推出瞭 " 付費會員 ",會員月費 18 元,年度會員 188 元,價格與視頻網站會員相仿。最終,喜馬拉雅會員日共召集 342 萬會員,產生知識消費 6114 萬元。

等到蜻蜓 FM 進軍知識付費領域,已經是一年後的事情。盡管晚瞭一年,但經其推出的高曉松《矮大緊指北》《蔣勛細說紅樓夢》等獨傢付費音頻內容,依舊來勢洶湧。其中,《矮大緊指北》上線一個月付費用戶就超 10 萬人,流水過 2000 萬;後者上線三個月以來收入超過 500 萬,約 10 萬人次訂閱。

蜻蜓 FM 副總裁郭嘉不願意將自傢平臺上的付費內容歸結為知識付費,他更傾向於稱其 " 內容付費 " 或 " 後知識付費 "。

換句話說,喜馬拉雅上更多是教你如何創業、致富、說話、理財的 " 硬 " 內容,蜻蜓則偏重於人文、歷史、藝術的 " 軟 " 內容," 不會告訴你應該怎麼做,更多是陪伴和更高級的文化消費,隨著消費升級,人們的這種需求也會越來越多," 郭嘉表示,蜻蜓希望做的是泛文化課程," 知識付費強調的是有用,後知識付費強調的是美好 "。

無論知識付費,還是內容付費,不可否認的是,這一商業形態對於互聯網音頻行業的意義。在此之前,整個行業的想象空間更多局限在廣告上,市場容量一眼望到底," 有瞭付費這個概念之後,天花板一下子就拉起來瞭,從一個普通人有可能長成姚明,而且可能出現很多姚明,這是付費帶來的價值。" 蜻蜓 FM 總裁鐘文明說。

至於知識付費,前瞻研究院曾根據騰訊財報公佈的相關用戶數量做過估算,假設用戶年人均消費 199 元,市場規模在 480 億左右。另外,鐘文明也曾經讓團隊測算音頻市場規模,預計 2020 年將達到 1 千億元。

但現實情況,離百億還相差甚遠。據郭嘉透露,目前蜻蜓的營收主要還是來源於廣告," 去年廣告收入有 1 個億,基本上可以把成本給 cover 掉,不過,之前更多是流量廣告,今年會重點推和內容相關的植入廣告、音頻貼片、冠名等。" 喜馬拉雅 CEO 餘建軍也說,付費內容占比比較小。

因為對於平臺而言,頭部內容數量有限,規模化不斷生產爆款內容是一個考驗,其次,更多長尾內容並沒有被利用起來。僅僅依靠幾檔優質頭部內容,銷量有限,而這些產品往往都有周期性,比如一檔節目 100 多期,一旦更完,很容易導致平臺出現真空斷層。

最重要的是,經過一年的市場驗證,用戶的付費意識不斷提高,另外,用戶也變得越來越挑剔," 就像電影一樣,一開始爛電影都有很多人看,隨著觀眾品味提高,就不會再看 " 某音頻平臺內容 CP 說。

但進入知識付費的玩傢卻源源不斷,像網易雲音樂、豆瓣、新世相等紛紛搶食蛋糕," 付費用戶有限,產品又多,用戶被攤薄,所以接下來考驗的是各傢的內容夠不夠精細、優質。"《小學問》產品經理告訴向娛樂資本論(ID:yulezibenlun)表示,《小學問》為馬東公司繼《好好說話》後上線的第二款付費音頻節目。

人工智能背後的邏輯:流量入口

在蜻蜓 FM 對外宣佈 10 億融資,提到本輪融資金額的用途時,其中包括人工智能領域。而此次投資方包括百度," 百度在人工智能方面走得很快,所以這也是蜻蜓拿百度錢的原因。" 郭嘉解釋說。

其實,早在 2014 年,蜻蜓 FM 就與百度汽車有所合作,現在,還加入瞭百度 DuerOS 開放平臺。2017 年 7 月,蜻蜓 FM 成為 Apollo 計劃中傳統廣播電臺收聽的獨傢合作方。

而谷歌、蘋果、微軟、百度等國際巨頭的紛紛佈局,使得人工智能的戰火越燒越旺,智能音箱則成為這些公司搶灘的領地,關於音頻入口成 AI 新風口的討論也喧囂熱烈。據由 StrategyAnalytics 發佈的調查數據,2017 年智能音箱的全年銷量可突破千萬臺級別,未來 5 年時間內其產值就能達到接近百億美元的規模。

今年 6 月份,喜馬拉雅 FM 也發佈瞭一款名為 " 小雅 " 的智能音箱,被稱為第一款全內容 AI 音箱。

近日,餘建軍首次對外公佈瞭 " 小雅 " 音箱的相關數據:上市兩個月,賣出 10 萬臺,人均互動次數 20 次,人均每日收聽市場大於 100 分鐘。

但是,如果你以為喜馬拉雅想通過硬件銷售賺錢那就大錯特錯瞭,這一數字根本支撐不起規模。喜馬拉雅之所以要做小雅智能音箱 , 其實並不是為瞭搶占所謂的智能傢居入口 , 也不是想靠硬件賺錢 , 而是想通過音箱延長用戶在喜馬拉雅主站上的在線時長,從而提高用戶對喜馬拉雅 FM 的粘性。

在某投資人看來,無論是人工智能還是智能音箱,都是大業務,未來都是屬於大公司的,像喜馬拉雅、蜻蜓這些音頻平臺最重要的是為人工智能提供內容。

智能分發或許是知識付費的最終形態

" 現在互聯網音頻行業的出路還是要繼續做大規模," 孫志超說,同時,他也表示,如何規模化也是這個行業接下來的競爭所在。如前面提到的,整個音頻市場規模在 500 億量級,但現實卻與之大相徑庭。

" 目前的付費內容定價已經不低瞭,不可能通過提高價格來擴增市場,隻能靠增加付費用戶。" 某行業人士說,但現在最好的《矮大緊指北》付費人數也不過 10 萬人。正如該人士所說,無論喜馬拉雅還是蜻蜓,他們的內容更多是在自己平臺上做分發," 平臺上用戶數量是有限的,而一旦潛在付費用戶挖掘完畢,就隻有那麼多。"

" 之前和大的流量平臺並沒有打通,而音頻想再上一個平臺,必須和 BAT 大的平臺打通。" 郭嘉表達瞭類似的想法。而現在局面正在打開,無論佈局人工智能,還是與其他平臺、大號合作,他們對內容分發越來越重視。

不過,上述人士告訴娛樂資本論,音頻內容的分發接下來應該走向智能化,而算法推薦或許是其終極形態,識別用戶需求,完成精準匹配," 通過大數據統計,音頻內容越來越精準地找到對應的潛在付費受眾。"

而最容易讓人想到的便是以算法推薦為主的像今日頭條這類智能分發平臺,所以,這種方式一旦被音頻平臺掌握其中,想象無可窮盡。

而關於知識付費的故事,正如餘建軍所說,一切才剛剛開始。

(鈦媒體作者:娛樂資本論,文 / 阿寶 )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