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猜有多少人在   “ 3 點鐘區塊鏈”   裡假裝高潮

03-02

對於精英們來說,這個春節有點特殊。

他們身在曹營心在漢。

他們被區塊鏈攪動得燥熱難耐,在興奮、焦慮、恐慌、質疑中度過一個漫長春節。

在這個焦慮群像中,有一線投資人、有土豪、也有剛賺得盆滿缽滿的現金貸老板、還有一幫蠢蠢欲動的媒體人。

仿佛一輛名為 " 時代號 " 的區塊鏈列車,轟隆而來,裹挾著濃密硝煙,帶著碾壓一切的氣勢。

列車上的人,意氣風華,仿佛站在瞭時代潮頭;

列車下的人,焦慮恐慌,生怕錯過瞭抵達未來的機會 ……

1

三點鐘無眠

區塊鏈的狂熱,在一輪輪的炒幣浪潮中,被徹底激活。

從未有一個新生技術,如此接近金錢中心。

春節期間,一個大佬雲集的區塊鏈群建立,(投黑馬 Tou.vc 專註於文創領域的眾籌平臺)因為有蔡文勝、薛蠻子、徐小平等人的參與,群被封上瞭 " 市值萬億 "。

這個名為 " 三點鐘無眠區塊鏈 " 的群,攪動瞭一池春水。

" ‘三點鐘’變成瞭第一區塊鏈社區,成千上萬人如醉如癡每天幹到夜裡三點。為什麼呢?因為她抓住瞭一個剛需一個高頻的痛點,所以一瞬間人們幾乎本能地擁抱瞭區塊鏈。" 薛蠻子稱,大傢是真的幾乎不睡。

眾大佬們在群內興奮的區塊鏈討論,被有意無意傳閱,並被媒體反復報道而刷屏。

高曉松等一些名人紛紛入群

接下來,關於區塊鏈的熱情,飆升至巔峰。

此成千上萬個 " 三點鐘區塊鏈 " 分群建立,每個人,都在瘋狂地拉自己的朋友,一個群隻需半天,就能爆滿。

其實仔細分析一下 "3 點鐘 " 的 " 大佬 " 們,主要有以下幾類:

第一類人:以徐小平、薛蠻子為代表的大傢公認的大佬級別的人。他們是社群的中流砥柱,也是群號召力的代表。他們不輕易發言,仿佛神一般的存在。

第二類人:以資本圈為主的理想派,這也是 "3 點鐘 " 裡最為活躍的一類人。他們愛談區塊鏈的趨勢、理想和未來,這也和他們一貫的做事風格相一致。資本的本質註定是逐利的。

第三類人:以技術圈為主的實務派,這類人比較低調,他們一張嘴就會把人聊暈,也會把天聊死。但他們才是區塊鏈的真正信仰者。

第四類人:以幣圈為主的賺錢派。他們是最真實的一類的人。說賺錢就別瞎扯蛋,尤其是別打著一些 " 掩耳盜鈴 " 的幌子。

在 "3 點鐘 " 發生瞭一件有意思的事情。2 月 22 日 " 寶二爺 " 郭宏才因不當言論被 " 踢 " 出瞭 "3 點鐘 " 群。隨後他在 " 長三角區塊鏈創業營 " 分享瞭自己的想法。

" 昨天我又被那個 " 三點鐘無眠區塊鏈 " 的群踢出來瞭,今天早上我又被人拉進去,然後說瞭幾句大實話,又被踢出來瞭。為什麼有人請我進去講又把我踢出來呢?主要是因為我說實話,並且都是大白話,我說他們在那裡吹牛逼,他們說區塊鏈技術多好多好,但是他們就是不提錢啊,一直不說賺錢。我說,你們他媽的太虛瞭,我說點幹貨,說點實在的吧。"

第五類人:一些借助數字貨幣而成功上位的 " 大佬 " 們。他們大都是 90 後,未滿三十歲的屌絲,卻能讓很多大企業傢甚至上市公司高管和古董都奉為座上賓。

上帝給瞭他們一次和大佬處在同一起跑線、甚至有機會反超的千載難逢之機遇。所以他們更渴望成功。他們的存在更大的意義是證明自己的存在。

最後一類人,內參君也一直沒搞明白,就叫他們為 "3 點鐘 " 的門面吧!他們就是汪峰、佟麗婭、林允兒、於正等娛樂圈的人,對於區塊鏈他們基本上沒啥話語權。但他們一說話,就能引起群裡的沸騰,頓時會出現一群追星族。隻能說,他們是為瞭存在而存在。

這幾類人的存在,也註定 "3 點鐘 " 的活躍度不會很高。事實證明當有主題嘉賓分享時,討論的總是那幾十人。

我們再反觀,那些沉浸在 "3 點鐘 " 高潮裡的人,也是分幾類人。

第一類人,就是區塊鏈的創業者們,他們是最渴望尋找機會的人。在他們看來,機不可失,失不再來!他們之所以想盡辦法進入 "3 點鐘 " 無非就是尋得更廣的人脈和機會。

第二類人,純屬發燒友。對於區塊鏈一知半解,但沒有過多的參與。大傢高潮,他也高潮,生怕自己落伍。

第三類人,完全是不懂區塊鏈的人,但太多的人在談論,他們也很想瞭解區塊鏈並想參與其中。他們尤以傳統行業的人期待轉型的人居多,對新鮮事物的渴求讓他們也跟著高潮。

"3 點鐘 ",群裡群外都在高潮,有的人是真高潮,有的人是假裝高潮。但他們都有著一個共同的表現——焦慮著。

對於區塊鏈我們一定要有一個客觀地認識。目前區塊鏈技術的發展隻處於 " 嬰兒期 ",絕非是某些人在一起 " 高潮 " 一下就能解決瞭的問題。

2

被碾壓的春節

本來安逸的春節,也被這輛列車碾壓殆盡。

度假、歸傢的精英們,絲毫沒有享受到放松。

某一線天使投資的合夥人羅先勇春節期間出國度假,卻因為突然而起的區塊鏈討論熱潮,搞得心弦緊繃,度假盡毀。

" 時代號 " 駛來,誰最焦慮?

無疑是投資人們。

投資人可是 " 弄潮兒 ",他們用資本控制著時代浪潮。

但猝不及防地,區塊鏈崛起,ICO 等新式融資形式出現,並叫囂著要 " 革他們的命 "。

"ICO 通過發幣直接融資,根本不需要 VC,這是個可怕的改變。" 羅先勇在 ICO 這個形式出現後,就倍感焦慮。

而身邊很多看好的項目,直接放棄通過 VC 融資,而改為簡單粗暴的 " 發幣 "。

" 周期短、退出快,VC 的功能正在被取代。" 羅先勇稱。

在三點鐘群爆紅之後,一如羅先勇的投資人們,都百般焦急," 沒入群的,是不是都該被淘汰瞭?"

" 當地的信號不好,一有 WIFI 就連上,趕緊看看有什麼最新消息。"

但幣圈一日,人間一年。

即便是他 24 小時不間斷地看新聞,也覺得自己追不上 " 時代號 " 列車。

就在度假期間,他每日倒時差和團隊召開兩個小時的電話會議,會議討論做出瞭一個決定——年後就成立區塊鏈的投資團隊。

除瞭投資人,嗅覺也頗為靈敏的,無疑就是媒體人。

" 朋友圈裡,10 條裡有 7 條都是區塊鏈。" 科技媒體人陳曉斌稱,整個春節他都在刷朋友圈,生怕錯過瞭任何一絲 " 幹貨 "。

" 就算你再忙,再勤勉,在傢人眼中,你不過是在玩手機。" 陳曉斌因此被父母訓斥多次,春節完全裹挾在抱怨與焦慮中。

"5 個月時間,關於幣和鏈的自媒體,就出現瞭數千傢。" 自媒體數據監測平臺的負責人稱,其中每日更新的,也有上千傢," 就算是自媒體黃金時代,也沒看到如此火熱的崛起浪潮 "。

" 身邊有不下 10 個媒體朋友,自己出來創業,準備做一個區塊鏈自媒體。" 陳曉斌稱,這已讓他無心幹活,分分鐘都想自己出來," 打一片天下 "。

一時間,自媒體和內容創業項目泛濫。

這其中,有一些毫無背景,隻靠一桿筆;也有一些,會拉上幣圈大佬," 讓他們投資或控股。" 一幣圈自媒體的創始人錢思言稱。

而春節期間,自媒體還在挑燈夜戰," 春節放假瞭,幣圈可沒有放假。"

團隊 5 個人,錢思言沒有時間回傢過節。而其他 4 個,都窩在老傢寫稿。

除瞭更新稿子,錢思言還在忙於和幣圈的大佬們 " 勾兌 ",為瞭年後能拿到一筆融資。

但讓錢思言鬱悶的是,媒體隻是這條產業鏈的 " 配套設施 "。

盡管幣圈多金,但分給媒體的,隻有 " 殘羹冷炙 "。

" 大一點的自媒體,一篇文章隻給一個 ETH(以太幣),和其他行業的自媒體廣告報價,並無區別。" 錢思言稱。

自媒體數據監測平臺的負責人稱,現在大多的區塊鏈自媒體,除瞭廣告,無非就靠培訓等傳統方式變現,因為競爭太激烈,僧多粥少," 活得並不好 "。

媒體永遠是一個寡頭行業,行業隻會認第一梯隊,而其他參與者,大多淪為陪跑。

3

焦慮與恐慌

在恐慌群像中,剛賺得盆滿缽滿的現金貸老板,無疑是最為焦急的。

眼見著 " 時代號 " 呼嘯而過,卻無論如何都搞不到一張車票。

2017 年最大的風口,無疑是現金貸。

在這波浪潮中,誕生瞭諸多身價上億的土豪老板。

已有不少現金貸企業,投身到傳說中的下一個風口 " 區塊鏈 " 中。

比如掌眾金服,已宣佈區塊鏈征信聯盟 LinkEye 達成戰略合作;拍拍貸也計劃成立區塊鏈研究中心。

在一些項目的背後,也閃爍著現金貸老板們的身影。

在項目 ShareX 的 " 成功募集完畢 " 的宣傳圖裡,第一個就是小贏理財的創始人唐越。

" 其實很多現金貸老板都在炒幣,我們的飯局裡,前半場聊監管,後半場就聊炒幣。" 某現金貸的創始人趙子宸說," 聊監管時,大傢都覺得黯淡無光,但聊炒幣,大傢兩眼放光 "。

但大多數人,卻上車無門。

" 我到處去接觸幣圈的人,但是這個圈子有門檻,不是說你有錢就帶你玩。" 趙子宸手握數億資金去 " 敲門 ",卻無人應門。

這個圈子從不缺熱錢,振臂一呼,應者雲集。

趙子宸從未有這種挫敗感。

春節期間,他都沒有消停,四處找關系,希望有人能帶他入圈。

當暴富的捷徑近在咫尺時,沒有人還會循規蹈矩。

這波炒幣浪潮,正在 " 蠶食 " 實業。

" 廠子拿去銀行抵押瞭,貸款 500 萬開始炒幣。" 從事燈飾生產的老板盧延夕稱,剛入行的時候交瞭點學費,半年時間,500 萬已翻翻。

" 而現在燈飾生意競爭大,小廠的毛利隻有 10%,也就是是說,我需要賣力幹 10 年,公司才能翻翻。" 盧延夕稱。

而盧延夕在春節期間,一邊在緊盯幣價,一邊鼓動身邊的親戚朋友,都加入炒幣浪潮。

這無疑是一個危險的信號,當大傢不再進行物質和價值生產,而全面轉向投機的時候,經濟何來支撐之力?

4

反抗式冷靜

狼狽與倉惶中,春節結束。

" 精英們 " 火急火燎地回到城市,擼袖鉚勁,準備搶上 " 時代號 "。

除瞭急著上車的,還有一群人在冷眼旁觀。

很多人都在坐等崩盤。

他們並不看這波浪潮,並將其與當年的互聯網泡沫做對比研究,稱 " 兩者何其相似 "。

" 現在所謂的幣圈大佬,很多都是草莽出身,並非精英,而對區塊鏈的理解,極為粗淺。" 羅先勇並不客氣地點評,這個領域中,實際上並無真正的 " 大佬 "。

沒有專傢,沒有權威,這是一片早期而草莽的江湖。

盡管有不少投資人在緊鑼密鼓佈局,但絕大多數投資人,認為這是一個偽命題," 區塊鏈落地之難,難於上青天。"

" 區塊鏈就是去中心的記賬系統。從精神和文化層面來說,就是反中心,反壟斷,是一種自由意識的體現。" 羅先勇認為,這一波區塊鏈浪潮的崛起,除瞭金錢的誘惑,很大程度上,源自全球自由意識的爆發。

將被區塊鏈革命的,有所謂的 "BATJ" 等巨頭,也有銀行等金融中心媒介,而還有一個終極目標,就是 " 國傢 "。

而目前,自由意識和自由形態,到瞭落地開花,並成為主流的時代瞭嗎?

" 土壤可能並不具備。" 羅先勇和很多一線的投資人都討論過這個問題,結論是尚不成熟。

首先," 中心 " 必然反抗。

不論是銀行、巨頭、還是政權,都不會允許 " 被革命 "。

其次,行業真的能在現階段脫離監管嗎?

比如說金融行業。

錢依附於中心流動,一個核心的目的,就是用於 " 監控 "。

如果錢完全脫離中心,自由流動,毫無監管,會怎樣?

美國金融危機的爆發,某種意思上,(投黑馬 Tou.vc 專註於文創領域的眾籌平臺)就是經濟過度自由的結果。

狡黠貪婪的華爾街人,包裝瞭一個華麗泡沫,對全球經濟進行瞭洗劫。

" 金融領域缺乏監管,必然導致精英層對底層人群的掠奪,因為人性貪婪,無人幸免。" 羅先勇稱,金融的完全自由化,一定會走向這一結果。

當然,不能因為困難重重,就要放棄對新事物的探索和追求。

自由意識的崛起,畢竟還是未來趨勢。

未來已來,隻是不能低估瞭抵達未來之路的曲折。

" 越是狂熱,越要冷靜。" 羅先勇稱,在集體情緒的渲染下,人很容易偏離航線。

透過狂熱,去看本質,佈局真正的價值投資,才能占據未來。

區塊鏈,比特幣,就像一個幽靈,漂浮在中國大陸之上。

你看,今天大傢面對區塊鏈、這種又不安又興奮的感覺,與前幾年傳統行業企業傢小老板們面對互聯網浪潮的反應,何其相似 …… 隻不過這一次首先不安的,是上一波的受益者、互聯網人。

想當年,真是一個收割智商稅、焦慮稅的好時代,有些人隻要包裝一句 " 互聯網思維 ",就能讓小老板們乖乖掏錢,賺得盆缽滿溢。

那麼請問,現在焦慮得要死瞭,怎麼辦?答案很簡單,看歷史。

還記得 dos 嗎?

80 後小的時候,有一種焦慮,叫:我不會計算機,長大以後怎麼辦?

那還是 286、386 的時代,電腦絕對是未來的浪潮,是大勢所趨,幾乎每個人都確信這一點,但是 ……

還記得你上機練習的第一臺終端嗎,當你啟動電源,看到黑壓壓的屏幕上一堆字符串向你襲來,記得那一刻窒息的感覺嗎?還記得最早學五筆,背輸入法嗎?還記得最早學 basic 語言嗎?

在那個時代,電腦是要 " 學 " 的,懂電腦是一項瞭不起的技能。

直到後來 win95 出現瞭,你是不是忽然眼前一亮:這才是我想象中改變一切的電腦呀!

前一種體驗,是不是像極瞭今天,你聽到各種區塊鏈的討論:分佈式、去中心、共識、智能合約、礦機 ……

上班頭幾年,09 年的時候,電信人都很興奮,因為我們終於有瞭 3G 牌照,可以向市場推出比移動更領先的 3G 手機。於是我們大張旗鼓,向用戶一遍遍宣告。

可用戶根本不買單:3G 是什麼,我們用不著那麼快呀。

也難怪,那時的 3G 手機很多都是諾基亞、三星的功能機,實在看不出 3G 有什麼不得瞭。

直到蘋果問世瞭,安卓出現瞭,HTC 流行瞭,當觸摸屏的智能機擺在面前,再也沒有人說 3G 有什麼用瞭吧?

大眾不在意 3g 手機是什麼,你強調的特性他都懶得去懂。直到蘋果安卓出現瞭,手機上網使用軟件居然比電腦上網還爽,於是很多的碎片時間無聊不知幹什麼的痛點被解決瞭。

大眾也不在意互聯網是什麼,大眾隻在意互聯網能做什麼,能解決什麼痛點。在早期,(投黑馬 Tou.vc 專註於文創領域的眾籌平臺)就是解決信息饑渴、可以搜無數信息(甚至不太好的 ……)和便捷溝通的問題。

我們看很多問題,還是要從技術和功能的炫耀中跳出來,回歸到產品用戶的常態,用戶究竟能用你做什麼,解決什麼痛點?

這才能讓人心悅誠服的明白,你有什麼瞭不起,而不是就會說幾個概念和理念。

而如果這個問題回答不瞭,應用則往往停留在 b 端,解決行業特定需求,如同電腦和網絡早期的情形,都是政府軍方在用。

眼下的區塊鏈呢?體驗如同調制解調器的網絡、功能機的 3g、dos 系統的電腦,講很多東西還早。

區塊鏈缺一個國民級的交互,有如微軟的視窗、蘋果的觸摸屏。

從這個道理說,你現在就擔心被區塊鏈時代淘汰,就像調制解調器時代就擔心錯過互聯網一樣,是不是太早瞭?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