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未來簡史》作者尤瓦爾 · 赫拉利:讓孩子立於不敗之地的教育甚至還未真正發生

07-11

看點    從《人類簡史》到《未來簡史》,以色列歷史學傢尤瓦爾 · 赫拉利用兩本書幫我們回顧瞭過去,又展望瞭未來。上周六,  赫拉利教授應邀在 " 造就未來大會 " 上發表演講,論及當前正在改變人類的最為重要的三種變革和它們可能帶來的影響。在回答外灘君關於未來教育發展趨勢的問題時,他提出:當前教育並不理想,孩子們真正需要的是讓海量信息產生意義的能力。

文丨吳妍嬌     編輯丨聞琛

供圖 | 造就

從去年到今年,《人類簡史》、《未來簡史》這兩本現象級暢銷書幾乎引起瞭全世界人們的矚目,而他的作者——來自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的歷史系教授尤瓦爾 · 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更是成為瞭全球追捧的大眾學術明星。

如果說《人類簡史》探討的是人類進化史背後的深刻哲學,那麼赫拉利教授的新作《未來簡史》就難免讓人有些細思恐極瞭。書中提及的人工智能剛好切中瞭當下最熱門的話題,而這位天生帶有幾分悲觀主義色彩的歷史系教授,也向人們拋出瞭幾個宏大的問題:

人類將進化到哪裡去?

人工智能是真的智能嗎?

無用階級真的存在嗎?

人類還能繼續掌控世界、賦予世界意義嗎?

在上周六的 " 造就未來大會 " 上,首次來滬發表演講的赫拉利教授,給出瞭他的答案。

一場偉大的人類變革正在發生

人可以阻止河水流動嗎?我們修建瞭水壩,河水便不再肆意流動瞭。那麼時間的長河呢?我們似乎無法使其停止,甚至逆轉。

當一隻蚊子在你的耳畔縈繞,你可以消滅它,用物理手段以及更多的生化手段。那麼如果是一個想法在你頭腦中縈繞呢?你還能消滅它麼?

事實上,幾萬年來,智人以及它的後代改變的隻是外部世界,幾乎沒有改變自身的內部世界,改變肢體、頭腦和心智。" 而在不遠的將來,人類將實現人類史上最偉大的變革,一場關於生命本身的變革,我們將取代物競天擇,用智能的設計來決定人類自身的生命形態。"

在赫拉利看來,有三種改變人類的方法正齊頭並進。

其一,是生物工程。可以說,從智人到今人,隻不過是 DNA 層面很細微的改變,我們的大腦內部結構與幾十萬年前的人類稍有不同而已。隻是如今的人類不願繼續等待,希望加速改變,自我升級,就像 " 升級智能手機和電腦一樣 "。比如,提取熒光水母中的某個基因,植入兔子使其變成熒光兔子,理論上也可以發展出 " 熒光人 ",有點科學與藝術相結合的意思,同樣的道理還可推而廣之。

不過這第一個其實還很保守,隻是對現有生命的重新改造。第二個方法稍顯激進一點——生命再造,把有機與無機進行瞭結合,不再受限於傳統意義上的有機生命體。比如仿生的手腳甚至眼睛等器官,與生命體的結合,打造半機械人。但這個方法說到底,控制中樞依然在人類的有機大腦之中。

第三種方法則最激進,突破有機生命的限制,打造完全非有機的生命形態。人工智能取代人類大腦,控制無機或有機的身體。這是 " 地球上 40 億年來生命進化的全新階段 " ——科幻小說的情節多半講的是這個。

人工智能那麼厲害,我們需要畏懼嗎?

雖然科幻小說給我們提供瞭太多對 " 人工智能 " 望而生畏的素材,赫拉利卻指出," 大可不必 "。因為,科幻作品常常混淆 " 智能 " 與 " 意識 ",但真實情況完全不同——人工智能有 " 智能 ",但不一定有 " 意識 "。就好像一些現存的生命體,比如蘑菇,雖然很 " 聰明 ",卻沒有意識。

在赫拉利看來,人類與人工智能的根本區別,並不在於某種特定的能力,如駕駛,又如撰寫新聞,甚至是人類最後的防線:藝術和創造力。事實是,如今計算機也被證明擁有創造藝術的能力。那麼其實,人類與 AI 真正的區別應在於 " 意識 "。也許在智能領域,計算機的確可以超過人類,但計算機沒有意識,並且目前看來,它們也並沒有發展意識的傾向。

通常我們認為,智能被用於解決問題,而意識則是感受事物的能力,感受痛苦、快樂、愛恨等等情緒。在人類身上,智能和意識是一體的,我們通過感受事物來解決問題,但在計算機這裡,二者是分離的。值得慶幸的是,迄今為止,計算機在智能方面,的確發展驚人,但在意識層面,幾乎毫無進展。" 所以我不認為,計算機將來會像人類,相反人類應該在發展意識層面更加努力。"

盡管在意識這件事上,人類尚且可以高枕無憂,但另一些改變卻值得引起註意。

原本死亡是宇宙間恒定不變的鐵律。但因為有瞭一系列技術革命,包括生物工程、半有機半無機生命體,乃至等值於人腦智能的人工智能等,人類將運用所有的技術去克服老去和死亡,死亡不再是不可避免的命運。赫拉利舉例,谷歌已經成立瞭分公司,專門用以此類研發,可以說將來人的命運可能掌握在工程師手裡。

" 死亡性質發生根本性轉變,科技將重新定義死亡,這隻是暫未被解決的技術性問題。" 赫拉利表示,死亡原本是全人類最為平等的生命狀態,眾生皆難逃死亡的宿命。但未來這一切極有可能改變,由於死亡依賴於科技,或由貧富條件來決定,隨之而來的就是更為深刻的不平等。

極少數超人 VS 大多數無用階級

細數一下赫拉利在《未來簡史》中的預言,恐怕最可怕的一條便是——伴隨新技術的奇跡,危險也如影隨形。我們中的極少數人將升級為超人,甚至人神。但絕大多數人,則成為一種新的階級,叫作無用階級。他們或許不具備經濟價值,也沒有政治勢力,因為他們不管做任何事情,都比不過計算機和人工智能。

那麼,這看似 " 無用 " 的幾十億人該怎麼辦?"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2050 年勞動力市場完全不同,我們現在就需要未雨綢繆,而不是等到三四十年以後再追悔莫及。"

而由無用階級牽扯出的最重要的問題就是,我們未來的教育該何去何從?此次大會前,外灘君有幸對話赫拉利教授,聽聽他是如何看待如今的教育,對未來教育又有怎樣的展望。

B= 外灘教育 Y= 尤瓦爾 · 赫拉利

B:如今的教育是建立在人文主義,既承認人的特殊性的基礎之上,例如博雅教育、全人教育都旨在培養完整的人,而您在書中卻消解瞭這一基礎,那麼未來我們的教育該何去何從呢?

Y:如果你真的是將教育的目的設定為,培養一個完整的、全面發展的人,這其實是非常棒的,而且這與未來社會發展的趨勢也並不矛盾。但基於我對以色列以及其他西方國傢教育的觀察,這樣的教育目標似乎並沒有被真正地實施。

我們如今的教育並沒有致力於培養全面、均衡發展的人格,而是灌輸給孩子,學校和國傢認為在未來 20 年必要的知識和技能。整個教育體系就好像一個工業體系,教室裡坐著 30-40 來個孩子,一個歷史老師走進教室,傳授一些知識,然後他走瞭,進來另一個計算機老師繼續上課。在我看來,這樣的教育和所謂的培養完整的人的教育還相距甚遠。

事實是,孩子根本不需要學校教育來傳授他們什麼知識,因為他們早已身處於信息洪流之中,而我最擔心的是,他們無法靜下心來,也沒有時間去考慮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不重要的,從而找到人生的意義。但孩子真正需要的,其實是使這些日復一日收獲的海量信息產生意義的能力。

200 年前,信息還很匱乏的時候,孩子來到學校這樣的信息工廠,從老師那裡獲取知識,這是完全合理的。但今時今日,信息如此龐雜,如果我們的教育依然如此,就很荒謬瞭。同樣的道理,放在 200 年前,如果你去學校學習某種工作所需的特定技能,成為一個電工、機械工人等等,然後你就一輩子都幹這個。但今天,這也無從說起瞭。

因此,真正好的教育應該是要培養全面、均衡發展的人格,但據我的觀察,這並非當下的教育現實。

B:哪種能力能夠 " 保護 " 人類,不被人工智能所替代?

Y:要想在未來的職場立於不敗之地,人們最需要的應該是一種靈活性。人們可能並不需要去獲得某種特定的技能,比如要學會編程,這樣我就能在 20 年後找到工作。事實絕非如此,因為沒有人會知道 20 年後職場會變成什麼樣,以及什麼樣的技能是必要的。如果你在某種技能上做賭博,那麼你極有可能會滿盤皆輸。

雖然 AI 還不具備 " 意識 ",但 AI 最可怕的地方在於,它能夠不斷地吸收和學習新技能,對於 AI 來說,學習是毫無限制的。而人類到瞭某一個年紀以後,學習新事物就變得異常困難瞭。

因此最好的應對之策,就是發展你的靈活性,保持終身學習,時刻準備好應對時代的變化,因為我們唯一可以確定的就是,這個世界正處於永恒的變化中,人們需要不斷地學習新技能,不斷地改造自己。

未來已來,這或許是人類史上第一次,我們其實根本不知道,我們的孩子應該接受怎樣的教育,應該上哪些課,他們才能在接下來的三四十年裡,不至於失業,成為所謂的 " 無用階級 "。但出於本能,我們似乎總得做些什麼,讓我們的心裡有些底。

或許正如赫拉利所說的,目前看來最安全的一種投資,可能就是教會他們一輩子保持應變力,非常靈活且可持續地學習,因為單學一門技藝,被局限在一個領域裡,他們將來的日子可能會非常難過,甚至可能面臨失業而遭到淘汰,所以一定要有巨大的市盈率,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這個暑假

風靡全球的編碼猴又回來瞭!

CodeMonkey Online Camp

升級版夏令營強勢回歸!

最適合入門的編程遊戲

助教答疑,提供個性化學習報告

通過 100 個關卡可獲得證書

闖關競賽,限時挑戰全新關卡

僅限 300 人,額滿即止

點擊下圖

瞭解更多

▼點擊閱讀原文,進外灘教育微店購買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
统计代码填到这里